top of page

📖 帶領提升自我決策小組後的個人感想及反思:戰戰兢兢中展開第一步後的風景原來是截然不同!

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

龐鋒慧

帶領提升自我決策小組後的個人感想及反思:戰戰兢兢中展開第一步後的風景原來是截然不同!

還記得上司告訴我要負責自我決策小組時,真的萬般擔憂在心頭。自己在智障人士服務當中經歷了十年有多,深深感受到家屬們對智障人士的保護和掛慮是相當的吃力。有時候都會很困惑他們的力量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?因著這種種的經驗和體會,所以當刻想到要負責協助推行自我決策小組時我的感覺是……「智障人士能否自我決策,其實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家屬的反應和能給予的空間有多少。而過去的經驗告訴我,家屬們對智障人士的意見和選擇是充滿擔憂和疑問的,很大機會都未必接受呢!」因此,我相信要推行自我決策小組都應該會有很多的困難和阻滯。後期知道要負責「自我決策PLUS組」(含家屬參與)就更是憂心忡忡。因為普遍家屬們都會質疑「智障人士真的可以自決嗎?」、「他們會有自我決策能感力嗎?」因此,我與拍檔都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去嘗試這個挑戰。


       在小組初期,與組員們訂立目標時大家都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。或許是因為過去組員們的活動或學習都是由家人協助安排、告知要怎樣做及達到什麼標準,現在要他們自己思考個人目標好像是一件很陌生和困難的事情。小組透過不同的道具及影片,引導組員學習思考及做選擇取捨,將「目標」和「個人擁有的資源」更立體地呈現給組員們。當組員學習自己訂立目標時,他們都特別興奮,其實他們內心有很多的渴望和想法,只是過去一直因家人的擔憂和不放心而未能實踐。亦說實在的,智障人士們都很懂得考慮事情對自己的影響,而作出自己想要的選擇。記得有一位組員分享他訂立目標時背後的想法。這位組員很想可以為妹妹煮一頓飯,因為自從媽媽離世後,一直就是妹妹照顧他,讓他每週末都能回家度假。他知道妹妹要為他洗衣煮飯是很辛苦的事,所以他很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為妹妹煮一頓飯,多謝妹妹一直以來對自己的照顧。我聽見真的十分感動,同時亦體會到組員在訂立目標的過程當中,亦懂得經過自己的思考、個人的經驗和感受連繫,從而作出選擇。


       家屬組方面亦讓我們有很大的驚喜。家屬們在收到組員的個人目標時,大家第一個反應都是「得唔得架?」。雖然他們的反應並不樂觀,但都盡量配合,讓組員們能夠有嘗試的機會。而過程當中,家屬們重新認識組員的需要及能力、認識「自我決策」及在過程當中他們的角色。他們對於『共理「賞」同行』的技巧及策略都感到有很大得著及提醒,反思到過往忽略了的一些細節,原來對組員們的影響也不少。是次家屬組不是單向的學習,而是一種多角度及互動的學習。家屬們在小組當中要示範及模擬如何使用『共理「賞」同行』的技巧,同時亦要以觀察者的角色為其他家屬給予意見。正所謂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家屬們都能提出不同的建議予其他家屬,大家都討論得十分熱烈及高興。以下是其中兩位家屬的經驗和感受:


       第一位家屬就是上文提到想煮飯給她的妹妹。在小組內,妹妹分享與哥哥生活了幾廿年,他以前一直都有說過想煮餐飯給她吃。但妹妹一直以來認為哥哥是智障人士,智力受限,因此很多時都沒有認真看待哥哥的說話。對於煮飯的提議,亦從來沒有為意及當真,亦沒有給予他機會去嘗試和實踐。但在今次小組中,她看到哥哥很認真、很努力,並且成功為妹妹煮了一餐飯,她深深地感到真的不能看輕智障人士。


       另一位家屬是一個媽媽。她一直都十分保護和疼愛兒子,但卻不懂得如何與兒子相處和溝通,兒子常對她大發脾氣。兒子在組內的目標是表演唱歌。媽媽亦很努力地陪伴他練習,而他和兒子的關係也起了微妙的變化。媽媽表示已經忘記有多久沒有開開心心的跟兒子在茶樓喝茶,亦忘記有多久沒看過兒子對著自己笑。媽媽對於能與兒子有說有笑,感到十分欣慰。其實媽媽從沒有想過兒子是那麼喜歡唱歌,亦沒有把唱歌當作是一回事。而這次媽媽除了表現出對兒子的目標之重視外,亦身體力行陪伴他去實踐和經歷。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被重視及關注,包括智障人士。明白家屬們必定會為智障人士選擇「最好」的,但是每一個人心目中的「最好」可能都不一樣,讓我們用心聆聽一下智障人士的感受和需要,或許我們會有不一樣的選擇。 


      很高興能夠與各組員及家屬一起經歷這麼有意義的旅程。回望小組開始前的擔憂,再回到小組完結時的得著,其實不但是智障人士或家屬,而是我們大部份人對於接觸新事物或新思維都會有一定的擔憂、害怕、疑問等等……我們都應該給予大家空間和機會,能夠走出第一步是相當重要的,相信是次中大自決團隊的研究正正是一個很好的實證。



bottom of page